近期,因为公司高管的变动传闻,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国内云计算市场发展已有十年,综合来看,现在才上车的京东云,相对于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和电信云,甚至是金山云、Ucloud等玩家,显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而且未来3~5年,随着行业寡头效应的越发明显,京东云的命运将充满太多的未知数。
市场还有没有京东云的位置?
自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云计算”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成为国内各种场景下的常见服务形式。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云计算白皮书显示,近几年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62.8亿元,增速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65.2%,预计2019-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525亿元,较2017年增长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72亿元。
白皮书还显示,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是公有云PaaS市场的“Top 3”。SaaS和政务云市场没有进行具体排名。进入公有云综合SaaS能力第一梯队的企业有:用友、金蝶、畅捷通。政务云市场头部企业分别是:中国电信、浪潮、华为、中科曙光。
目前公有云主要客户集中在互联网新兴企业等长尾中小企业,而私有云用户主要集中在政务、金融、电信等行业。
从客户数量、营收规模来看:IaaS层阿里云一家独大,加上其他几家主流云服务商,占据80%以上份额。
PaaS层中,对象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细分领域内,存在各自头部公司,但从PaaS覆盖的全部领域来看,更大的市场则被大量的小企业瓜分。PaaS层的发展模式一般是IaaS+PaaS,或者SaaS+PaaS。
SaaS层中,互联网公司产品如阿里钉钉拥有最多的客户数量,转型软件企业如金蝶拥有最多的云业务营收。
整体来看,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基本接近尾声,对于新进场的玩家而言,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进入成本也越来越贵,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就是京东云必须面临的现实。现阶段有机会,但是机会并不大。现在京东云的处境是进退两难。不入场,意味着永远掉队,毕竟阿里云已经跑了好远,进场意味着可能成为市场的炮灰,有钱有技术的玩家太多,可谓是赌场风云,成败乃以一念之间。
京东云进场的资本
对于京东云而言进不进场已经没得选,毕竟作为中概股为数不多的几家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云计算业务已经成为大部分公司的标配,并且别家都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京东进入云计算市场,是向投资人的一个交代。
目前,京东云虽然已经进场,但是还未上桌。要想上桌除非有很大的把握,其次还有翻盘的资本。
单纯看京东云的官方简介会发现,京东云的定位与其他玩家一样,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定位于综合性云计算服务商,并提供从IaaS、PaaS到SaaS的全栈式(Full Stack)服务,包含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全场景(Full Services)服务,从IDC业务、云计算业务到综合业务的全频段(Full Spectrum)服务,京东云还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覆盖全行业应用、为全行业提供平台支撑的全生态(Full Ecosystem)服务。
这样来看的话,意味着京东云的打法将是全面出击,多点开花,采取这样的策略无非是两种逻辑:其一可以通过价格战优势,迅速打开市场覆盖面,其二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或者专有云,广撒网总归会有收获。
摊子铺这么大,当然也会考验京东云的背后支撑力。结合几大云计算巨头玩家发展情况来看,要想做好云计算主要有三点:足够的财力、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完善的服务能力。
足够的财力主要指公司现金流是否充裕,且具备持续投入、回报周期漫长的抗风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达到247.78亿元,而反观阿里巴巴前两季度经营现金流已达到819.4亿元,腾讯前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高达979.86亿元。对比来看,京东的经营性现金流金额和阿里、腾讯相差巨大。
再看研发实力,阿里自主研发了云操作系统飞天,开发了数据库OceanBase、物联网平台Link人工智能 ET大脑等,正在研发AI芯片NPU。此外,阿里还投资1000亿元设立了达摩院做底层技术研发;百度在AI、自动驾驶上砸钱;腾讯也成立了各种实验室、研究院。相对而言,京东云目前在研发技术方面动作非常少。
最后在看服务能力,由于服务是基于一家公司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而存在,所以现在来看京东云的服务能力有点时间稍早。当然也不排除京东后期会选择像金山云、Ucloud等几家一样的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后再向市场输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个方向最大的挑战就是,进入门槛较低,玩家较多,竞争较大,毛利低,未来市场想象空间一般。
综合来看,京东云的进场资本唯独公司的品牌以及尚且充裕的现金流,但是在公司整体盈利基础比较爆弱的情况之下,公司需要投入资源孵化的新业务比较多,必然需要考量投资回报周期问题,然而云计算业务属于投资十年可能不一定会有收获的赛道,这显然不符合京东的持久发展需求。持续的财力高消耗,必然会拖累整个公司财务业绩。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
京东为什么要做云?
目前来看,京东云的未来的确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而且这些未知数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变。既然没有改变的机会,那么京东云面世的背后逻辑就值得深入了解。
从京东的财报数据来看,京东的整体营收增速已经进入增长平稳期,而且前有阿里后有拼多多两大威胁一直存在,其中拼多多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用户数均已十分逼近。
细看的话,京东的物流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其他物流玩家,京东物流任重而道远,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撑起半边天的地步。另外京东孵化的其他业务小的目前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导致了京东即将正式进入营收增长瓶颈期。在此情况之下,京东能做的,除了继续优化现有业务效率之外,还能做的就是采取跟随策略,跟随其他玩家进行新的市场布局,而云计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京东布局云计算,不仅可以丰富公司的业态模型,创造更大的现象空间,另外还能区别于拼多多其他电商同行,讲述更大的资本故事。
总结来看,京东布局云计算市场是建立在市场尚未完全垄断,整个市场刚刚进入收割期,在此期间存在以小博大的可能性。同时,京东目前现金流充裕,足以支撑公司进行更加多元化的业务孵化布局,最后,京东本身具备强大的“颠覆”基因,换个赛道将成功经验进行复制,理论上也存在一定的成功概率。
当然,京东云的最终命运,如果只谈京东本身,那么未免过于主观臆断。京东云的最终成败很大程度上还与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电信云、金山云、Ucloud等几家主流玩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毕竟诸如已经对外披露数据的阿里云和腾讯云两家单季度营收金额就已经接近100亿,而京东云还才刚刚开始。京东云还需要交大量的学费完成“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