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分类

什么是设计模式。Christopher Alexadner 说过:“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再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设计模式的
  • 什么是设计模式。

    Christopher Alexadner 说过:“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再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

    设计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1.模式名称(pattern name):一个助记名,它用以两个词来描述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

    2.问题(problem):描述了应该在何时使用模式。

    3.解决方案(solution):描述了设计的组成成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责和协助方式。

    4.效果(consequendes):描述了应用的效果及使用模式应权衡的问题。

  • 描述设计模式

    1.模式名和分类:模式名简洁的描述了模式的本质。模式的分类则根据模式的作用与对象进行分类。

    2.意图:设计模式是做什么的?它的基本原理和意图是什么?它解决什么样的特定设计问题。

    4.别名:模式的其他名称。

    5.动机:用以说明一个设计问题以及如何使用模式的类、对象来解决该问题的特定情景。该情景会帮助你理解随后对模式更抽象的描述。

    6.适用性: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该设计模式?该模式可以用来改进那些不良设计?你怎样识别这些情况?

    7.结构:采用给予对象建模技术(OMT)的表示法对模式中的类进行图形描述。

    8.参与者:指设计模式中的类和(或)对象以及他们各自的职责。

    9.效果:模式怎样支持它的目标?使用模式的效果和所需做的权衡取舍?系统结构的哪些方面可以独立改变?

    10.实现:实现模式时需要知道的一些提示,技术要点及应避免的缺陷,以及是否存在默写特定语实现语言的问题。

    11.代码示例:用来说明怎样用C++或者smalltalk实现模式的代码片段。

    12.已知应用:实际系统中发现的模式例子。

    13.相关模式:与这个模式密切相关的模式有那些?期间重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这个模式应与那些其他模式一起使用?

  •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组织可以用以下一张图概括:

    

  • 设计模式编目

    创建型(creational):创建性模式与对象的创建有关。

    •  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 method):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那一个类实例化。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它的子方法。
    •  抽象工厂模式 (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他们的具体的类。
    •    创建者模式 (builder):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原型模式 (prototype): 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个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    单例模式 (singleton):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示例,并且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结构型(structural):结构型模式处理类或对象的组合。

    •    适配器模式 (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    桥接模式 (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他们可以独立地变化。
    •    组合模式 (composite):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composite使得客户对单个对象和复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    装饰模式 (decorator):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扩展功能而言,decorator模式比生成子类方式更为灵活。
    •    外观模式 (facade):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    享元模式 (flyweight):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    代理模式 (proxy):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行为型(behavioral):行为型模式对类或对象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进行描述。

    •   解释器模式 (interpreter):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   模版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template method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   命令模式 (command):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纪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取消的操作。
    •   迭代器模式 (iterator):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   中介者模式 (mediator):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现实的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的改变他们之间的交互。
    •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以便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刷新。
    •   状态模式 (state):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所属的类。
    •   策略模式 (stategy):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他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可以互相替换。本模式使得算法的变化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
    •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表示将一个作用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   备忘模式 (memento):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以将该对象恢复到保存的状态。
    •   职责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为解除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耦合,而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