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凭借比特币成为世界首富,对比尔盖茨公平吗?

高分请问下,中本聪凭借比特币成为世界首富,对比尔盖茨公平吗?
最新回答
好多余

2024-06-30 03:39:32

2008年10月31日,也就是9年前,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的话,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自此,天才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诞生了。

这份发给加密邮件列表订阅者的白皮书,向用户描述了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从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点对点和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

标题说如果中本聪还在的话,其实我是说,如果中本聪他本人还在关注着比特币——这个被他发明的伟大的点对点现金系统,这个市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规模的资产的话,不知道电脑屏幕前的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看法。

这应该是一个比”比特币未来会如何发展“更无解的问题吧。

中本聪——比特币无法被类比

比特币的白皮书是2008年10月31日发布的,但比特币是2009年1月才发布,自此去中心化的网络慢慢开始改变大众对货币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看法。

中本聪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不起,我是一个扫兴的人。向普通听众描述比特币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什么可以和类比,以便让人更容易理解”。

事实上,一直到9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可以拿来和比特币类比的,我们往往经历的尴尬困境就是,先费劲地向普通人解释”什么是去中心化“,什么是”点对点“,然后再告诉大家是虚拟货币。至于加密学、哈希值、区块......这么解释起来怕是要花上几天做个精美的PPT。

其实,人们对比特币是什么的好奇甚至不如对”中本聪“这个人(或者这个团队)的好奇度。

不如我们就在9周年以及比特币开启新里程碑的特殊日子,侧写一下神秘的中本聪。

中本聪大概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大家有看过美剧《犯罪心理》的话,可以直到有种把一个从未见过的人具象化的方法,甚至能具象到比见到本人更深刻,这种方法被应用于寻找罪犯——侧写。

一个人的年龄、性格、生活环境以及职业都可以根据他留下的痕迹来进行侧写,那我们可以根据重本聪留下的这些”痕迹“来推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然说到”痕迹“,最有中本从个人信息量的就是比特币白皮书了。

神化中本聪的教徒们可能要失望了,首先中本聪肯定不是神,只是一个”集众家之所长“的人。

比特币白皮书从学术论文的角度讲是不可能发表的,因为里面的几乎所有部分都是现成的东西——电子货币、加密学、PoW、哈希数值等等。

而比特币之所以伟大和如此成功,其实是因为中本聪将博弈论引入拜占庭容错公式算法,这点是非常创新而且前无古人的。但是,白皮书上没有明说,也没有证明,证明是后来的研究者因为比特币成功了而慢慢补上的。可以推断的是,他也不是一个团队,团队要暴露出来的痕迹会比现在多得多。

中本聪画像

年龄:根据C++开发者群体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中本聪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可能性最大。估计中本聪今年应该是50-65岁吧。

国籍:名字是引起最大争议的,名字毕竟只是一个代号。大部分人赞同的说法是中本聪是美国人。他的英式行文习惯有些刻意,不好评论真伪,但是在网上的活跃时间符合一个美国上班族的作息规律,要伪装这个规律并不容易,而且在比特币依然是一个小圈子里的玩具的阶段也没有必要。

职业:在大企业从事IT工种,入职时间在90年代后半到20世纪初。根据比特币的技术上一些问题,显现出来的特征比较符合一个90年代入职的老一辈程序员的认知水平。

有家室和一定的经济能力:没有直接证据,但是符合一些细节,比如对身份隐藏如此彻底,很可能是出于保护家人的目的;能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比特币的创造,必须要经济能力保障。

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比特币的学者根据白皮书的各种层面推测出的关于中本聪的信息:

1.他有理工科背景;因为他对于加密技术的兴趣高涨,会编程,但是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很肤浅,比特币几乎没有用到任何经济学的原理,它的奖励发放机制都是出于技术而不是经济学的考量

2.他很聪明而且思维缜密;同时对于加密和信息安全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功底,他能理解拜占庭容错问题并且抓住本质,非常了解密码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然后,他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将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在实现基本功能的时候摒弃一切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功能,这点说明了他的思维是非常理论、缜密而且有逻辑的;

3.他性格谦逊,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他很聪明,但是,却不是很多天才例如vitalik buterin那种高人一等聪明,他也许在生活中从未被认为是最拔尖的人,因此他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知道自己可能犯错,所以,比特币从萌芽到诞生的过程中,他毫不保留地一直在吸取别人的建议和新的知识,这点是比特币能够出现乃至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将理想坚定地付诸行动,对自己热爱的事物能花时间精力去研究,懂得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谨慎缜密的思维,低调——这些特质何尝不是如今像BAT的创始人,还有更多的商界大佬所同样拥有的?

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缺点,而成功的人总是相同的优点。

比特币白皮书九周年了,祝愿中本聪对它的期望达成:

“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密码证明的而不是基于信任的电子支付系统,它允许任何有交易愿望的双方直接交易,而不需要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来源于中本聪的论文。

*本文由未来财经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离山道寺

2024-06-30 01:55:26

中本聪和比特币早期用户获取了大量比特币,不公平

如果将比特币比作一个公司的话,那每1个比特币是2100万分之一的股权,每一个持币人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中本聪和比特币早期用户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拥有较多的公司股权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并且中本聪的股权并没有多少,马克-扎克伯格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获得了价值334亿美元的股权。通过挖矿分析,可估算中本聪在早期挖到了50万~100万比特币(目前约价值1.25亿~2.5亿美元),这与其所做出的贡献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大部分早期用户只是将比特币当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并没有想到比特币未来巨大的发展,很多早期用户的币都丢失或随意用掉了——比如因丢掉旧硬盘而丢失7500比特币的James Howells;因错误用旧钱包误覆盖新钱包导致丢失8999比特币的Stone Man;用1万比特币交换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的Laszlo Hanyecz等等。

剩下比较“有眼光”的用户,大部分在2011年6月,32美元到2美元的漫长阴跌中绝望离场,当年真正的是异常艰难,可以用穷途末路来形容。长达半年的里比特币交易所接二连三的被攻击,跑路。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应用(中本*骰子出现于2012年4月),除了极客外,几乎没有任何群体认可它,似乎已经处于清零的边缘。

剩下比较“有眼光”并且比较“坚定”的用户,大部分在2013年4月266美元泡沫的暴涨和暴跌中交出了手中的比特币,几乎没有人能在投资标的上涨几千上万倍后还不“落袋为安”的——除了那些真正认识到比特币就是“钱”,根本不需要“落袋为安”的智者。这样的智者万中无一,当然中本聪肯定在这万一之中。

如果觉得本文精彩,请点击关注我

本文出自:回金团队厚德载物.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没那么贵

2024-06-30 01:27:40

作者:许明恩 Astro Hsu

以太币矿工,台大电子所硕士。白天在台北市政府服役,同时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工业4.0。晚上是在木栅出没的生活实验家,以理性的态度规划每个感性的突发奇想。

在本文中,笔者会试着用浅显易懂的说法,解读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P2P的电子货币系统)这篇比特币论文的原文。

这篇论文到现在已经被引用了1700多次,可以说是一篇旷世巨作等级的论文,值得一读;笔者会按照自己认为比较好懂的方式切入,而不会按照论文的章节顺序来谈。

中本聪: 风一般的作者

他声称自己是个日本人,不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还不知道这位谜漾的人到底是谁。

不过,因为比特币的协议和软件都是公开发布,发明者本人也无法控制比特币,所以他是谁(在商业上)其实并不太重要。

拿掉手续费: 没有中间人

交易手续费的来源,是因为金融机构(后称银行)作为在线交易的中间人,在每笔交易都承担着交易双方的信任风险。当交易纠纷产生时,银行需要负责调解、赔偿;所以,银行往往会要求双方,在交易之前提供与交易本身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来建立信任基础。

而比特币的创新之处,就是将银行这个中间人去除,不需要由银行负责信任风险;改由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来帮忙验证,让双方直接进行P2P交易,而不再透过银行。

由于没有银行扮演中间人,自然就没有交易手续费,也就可以让更多日常的小额交易有更多元的应用。

防伪机制

所谓“数字货币”,是相对于实体发行的货币而言。在实体货币的世界,因为都是银货两讫,所以没有上述的信任问题;而且,政府也会透过在实体货币上加上防伪雷射印刷,或是使用特殊材质、油墨来避免货币被伪造。

但数字货币就不一样了。因为数字媒介的特色,就是非常容易复制,所以每次在线交易就得运用密码学的运算,来产生出一串经过加密的乱码,来确保每次交易的安全性。万一乱码被破解,这笔交易就可以被更改、甚至把钱存入别人的账户内,造成同一笔钱被重复花用(double-spending)的问题。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设计上,是以个人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搭配交易时间戳(timestamp server),来证明该次交易的唯一性,同时也解决重复花用的潜在问题

挖矿: 奖励制度

我们常常听到的“挖矿”这个词,意思就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执行一个密码学的运算程序,以协助将网络上的每一笔比特币事务数据加密。

当一笔比特币交易出现时,网络上正在执行这个运算程序的计算机,就会纷纷开始进行运算;最先算出结果的计算机,会主动在网络上广播自己已经计算完成。结果经过验证无误之后,就可以获得新的比特币和交易费作为犒赏。

这样的协作机制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负责在网络上协助运算、验证、及纪录交易。

也就是说,“挖矿”的本质是透过记账和时间戳的方式,避免比特币被一块钱当两块钱花;因此,系统会奖励维护公平交易的计算机。除了交易公平性之外,防止伪造的交易纪录被恶意放入共同记账本内,也是设计比特币的另一项重点。

防止恶意攻击: 工作量证明

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是用来检验此笔交易是否合法的高效率方式。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用“毕业证书”来理解工作量证明的原理。

学生必须缴注册费、通过考试、并且经过数年的学习,才能获得毕业证书;但是,大学要验证学生是否具备高中程度的学力,只需要让学生出示毕业证书即可。

在比特币上,因为每一笔交易都需要经过计算机运算加密,所以账本上的这些交易,都是需要消耗时间才能注记上去的。要伪造一张纸本的毕业证书,或许还可能可以独立完成;但是要完成一份假的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则必须先控制整个网络上过半的计算机,让它们都认证假的交易纪录,才有可能达成。

匿名交易

在传统的在线交易中,银行掌握了交易者、时间、以及金额等重要信息,并且决定了第三方取得交易细节的权限。

而在使用比特币交易时,虽然大众无法得知交易双方是谁,但是交易的时间和金额是公开的;在这一点上,也和股票交易所释出的交易信息相同。

因此,说比特币交易是犯罪者的天堂,是有点夸大了;毕竟在比特币系统上,还是存有交易者的信息和交易发生地点,而且交易的时间、金额是公开的。只是这些信息不掌握在银行手上而已。

理解区块链的第一步

至此为止,笔者已经把中本聪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篇论文解读完。比特币是这波区块链应用之中最知名的,把这篇原始论文读完,以了解区块链在不同领域上的应用,会很有帮助。

论文内还有几个面向,因为属于技术细节,所以在此因此跳过;例如如何回收占用的内存空间、以及证明为何比特币系统被攻破机率很低的计算过程等等。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对比特币论文的原著和技术面有兴趣,请下载论文原文(PDF档)。

比特币的缺点

说完中本聪的论文,总算可以说说比特币的运作现况:现在已经很少人在挖比特币了。

比特币从2009年开始运作到现在,其实出现了不少缺点。例如比特币系统每隔10分钟才更新一次账本,交易速度被嫌太慢;或是部份“矿工”为了提高挖矿效率,而客制出专门挖比特币的硬件,称为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的挖矿运算能力远比普通计算机强、体积小、而且更省电。拥有ASIC的矿工,因为运算能力比其他计算机强太多,反而破坏了区块链中假设“每台计算机运算能力差不多”的分布式设计,使得攻击者只要攻破少数几个运算能力强大的矿场,就可能制造出假的工作量证明。

所以,其实现在已经没什么散户矿工在浪费电力和运算资源,来跟拥有ASIC的矿场争抢比特币了。

最近,大家都转场去挖以太币(Ethereum)了;因为以太币改善了比特币的缺点,而且应用不再仅限于金融领域的汇款上。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这个目前被全球高度期待未来发展的区块链应用。

关于我们:网站内容更精彩!

物联之家(www.iothome.com)物联网科技新媒体。我们关注物联网领域的价值发现和趋势,关注该领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这里有跟物联网相关的深度观点、测评和剖析。物联网改变世界,我们将参与和忠实的记录改变的过程,见证物联网带给人类的丰硕成果。

黑后

2024-06-30 07:30:48

公平的很,那是他有才华,有本事,不嫉妒,不过这个比特币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团队
达阳云

2024-06-30 02:07:08

比特币就是一个大骗局,没有发行的物质基础,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不过有一群投机者故意撑着,最终会崩盘,最终的接盘侠会死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