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
分布式服务框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RPC基础层:
包括底层通信框架,如NIO框架、通信协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协议,
以及在这几部分上的封装,屏蔽底层通信细节和序列化方式差异
(2)服务发布/消费:
服务提供者根据消费者请求消息中的接口名,方法名,参数列表等信息,通过Java反射,调用本地的接口实现类;
服务消费者将服务提供者发布的接口封装成远程服务调用;
(3)服务调用链:
在服务调用的职责链中,通过在调用链切面的编码完成相关的监控和扩展,如负载均衡,服务调用性能统计,调用完成通知,
失败重发等功能
(4)服务注册中心:
注册中心负责服务的发布和通知,需要支持服务的平滑上线下线等
(5)服务治理中心:
服务治理中心是一个可视化的模块,提供对服务的可视化分析和维护,包括服务运行状态,调用关系和健康度等
下面以Dubbo为例来分析分布式服务框架的结构。
Dubbo的设计角色
(1)系统角色
Provider: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Consumer: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Registry: 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注册中心。
Monitor: 统计服务的调用次调和调用时间的监控中心。
Container: 服务运行容器。
(2)调用关系
服务容器负责启动,加载,运行服务提供者。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服务。
服务消费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订阅自己所需的服务。
注册中心返回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给消费者,如果有变更,注册中心将基于长连接推送变更数据给消费者。
服务消费者,从提供者地址列表中,基于软负载均衡算法,选一台提供者进行调用,如果调用失败,再选另一台调用。
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在内存中累计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定时每分钟发送一次统计数据到监控中心
Dubbo是如何架构的
Dubbo的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框架分层架构中,各个层次的设计要点:
服务接口层(Service):该层是与实际业务逻辑相关的,根据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的业务设计对应的接口和实现。
配置层(Config):对外配置接口,以ServiceConfig和ReferenceConfig为中心,可以直接new配置类,也可以通过spring解析配置生成配置类。
服务代理层(Proxy):服务接口透明代理,生成服务的客户端Stub和服务器端Skeleton,以ServiceProxy为中心,扩展接口为ProxyFactory。
服务注册层(Registry):封装服务地址的注册与发现,以服务URL为中心,扩展接口为RegistryFactory、Registry和RegistryService。可能没有服务注册中心,此时服务提供方直接暴露服务。
集群层(Cluster):封装多个提供者的路由及负载均衡,并桥接注册中心,以Invoker为中心,扩展接口为Cluster、Directory、Router和LoadBalance。将多个服务提供方组合为一个服务提供方,实现对服务消费方来透明,只需要与一个服务提供方进行交互。
监控层(Monitor):RPC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监控,以Statistics为中心,扩展接口为MonitorFactory、Monitor和MonitorService。
远程调用层(Protocol):封将RPC调用,以Invocation和Result为中心,扩展接口为Protocol、Invoker和Exporter。Protocol是服务域,它是Invoker暴露和引用的主功能入口,它负责Invoker的生命周期管理。Invoker是实体域,它是Dubbo的核心模型,其它模型都向它靠扰,或转换成它,它代表一个可执行体,可向它发起invoke调用,它有可能是一个本地的实现,也可能是一个远程的实现,也可能一个集群实现。
信息交换层(Exchange):封装请求响应模式,同步转异步,以Request和Response为中心,扩展接口为Exchanger、ExchangeChannel、ExchangeClient和ExchangeServer。
网络传输层(Transport):抽象mina和netty为统一接口,以Message为中心,扩展接口为Channel、Transporter、Client、Server和Codec。
数据序列化层(Serialize):可复用的一些工具,扩展接口为Serialization、 ObjectInput、ObjectOutput和ThreadPool。
Dubbo的底层实现
(1)协议支持
Dubbo支持多种协议,如下所示:
Dubbo协议 Hessian协议
HTTP协议 RMI协议
WebService协议
Thrift协议 Memcached协议 Redis协议
在通信过程中,不同的服务等级一般对应着不同的服务质量,那么选择合适的协议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可以根据你应用的创建来选择。例如,使用RMI协议,一般会受到防火墙的限制,所以对于外部与内部进行通信的场景,就不要使用RMI协议,而是基于HTTP协议或者Hessian协议。
(2)默认使用Dubbo协议
连接个数:单连接
连接方式:长连接
传输协议:TCP
传输方式:NIO异步传输
序列化:Hessian二进制序列化
适用范围:传入传出参数数据包较小(建议小于100K),消费者比提供者个数多,单一消费者无法压满提供者,尽量不要使用dubbo协议传输大文件或超大字符串
使用场景:常规远程服务方法调用
从上面的适用范围总结,dubbo适合小数据量大并发的服务调用,以及消费者机器远大于生产者机器数的情况,不适合传输大数据量的服务比如文件、视频等,除非请求量很低。
(3)Dubbo源码模块图
Dubbo以包结构来组织各个模块,各个模块及其关系,如图所示:
可以通过Dubbo的代码(使用Maven管理)组织,与上面的模块进行比较。简单说明各个包的情况:
dubbo-common 公共逻辑模块,包括Util类和通用模型。
dubbo-remoting 远程通讯模块,相当于Dubbo协议的实现,如果RPC用RMI协议则不需要使用此包。
dubbo-rpc 远程调用模块,抽象各种协议,以及动态代理,只包含一对一的调用,不关心集群的管理。
dubbo-cluster 集群模块,将多个服务提供方伪装为一个提供方,包括:负载均衡、容错、路由等,集群的地址列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由注册中心下发。
dubbo-registry 注册中心模块,基于注册中心下发地址的集群方式,以及对各种注册中心的抽象。
dubbo-monitor 监控模块,统计服务调用次数,调用时间的,调用链跟踪的服务。
dubbo-config 配置模块,是Dubbo对外的API,用户通过Config使用Dubbo,隐藏Dubbo所有细节。
dubbo-container 容器模块,是一个Standalone的容器,以简单的Main加载Spring启动,因为服务通常不需要Tomcat/JBoss等Web容器的特性,没必要用Web容器去加载服务。
服务暴露和消费的详细过程
(1)服务提供者暴露一个服务的详细过程
服务提供者暴露服务的主过程:
首先ServiceConfig类拿到对外提供服务的实际类ref(如:HelloWorldImpl),然后通过ProxyFactory类的getInvoker方法使用ref生成一个AbstractProxyInvoker实例,
到这一步就完成具体服务到Invoker的转化。接下来就是Invoker转换到Exporter的过程。
Dubbo处理服务暴露的关键就在Invoker转换到Exporter的过程(如上图中的红色部分),下面我们以Dubbo和RMI这两种典型协议的实现来进行说明:
Dubbo的实现
Dubbo协议的Invoker转为Exporter发生在DubboProtocol类的export方法,它主要是打开socket侦听服务,并接收客户端发来的各种请求,通讯细节由Dubbo自己实现。
RMI的实现
RMI协议的Invoker转为Exporter发生在RmiProtocol类的export方法,
它通过Spring或Dubbo或JDK来实现RMI服务,通讯细节这一块由JDK底层来实现,这就省了不少工作量。
(2)服务消费者消费一个服务的详细过程
服务消费的主过程:
首先ReferenceConfig类的init方法调用Protocol的refer方法生成Invoker实例(如上图中的红色部分),这是服务消费的关键。
接下来把Invoker转换为客户端需要的接口(如:HelloWorld)。
整理自